中国:新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涵盖457家上市公司,占全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气候披露监管进展将如何推动中国减排” 2024年7月22日
5月1日起,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简称《指引》)正式生效。根据《指引》,满足强制披露条件的上市企业应于2026年4月30日前发布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对话地球基于彭博终端数据分析了满足强制披露条件的全部457家企业,发现其2023年总碳排放量达85亿吨(含估算数据),占同年中国碳排放总量(126亿吨)的67.5%...这457家企业虽然占A股公司数量的不到十分之一,但占总市值的一半以上。按行业分布来看,其中最多的是信息技术公司和工业企业,其次是材料行业、健康行业和金融业,能源企业只有14家。不过,这14家能源企业的范围一、二、三排放总量高达49.1亿吨,占全部457家企业85亿吨排放的一半以上。
从披露率来看,457家企业中约57%的企业已经通过年报、可持续/ESG报告或其他方式公开披露了其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但只有不到14%的企业披露了其范围三排放...
对话地球咨询了多位专家,发现《指引》的出台有三重意义。首先是标杆性意义...《指引》的出台“意义大于内容”,可以看作是推动企业气候治理的又一个里程碑...其次,《指引》将提高中国整体的企业披露率...最后,《指引》提供了统一的披露框架,可以提高企业披露的数据质量...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很多高排放企业并未全集团上市,例如五大电力集团均只有部分子公司上市。该研究由此指出气候披露要求不应仅限于上市公司。对此,中国已经表明态度:上市公司只是气候披露的开端。财政部于5月27日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同日发布的起草说明中提到,可持续披露要求将“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从定性要求向定量要求扩展,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