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比亚迪巴西事件暴露中资海外用工实践的更广泛挑战及中国工业模式的可持续性问题
[翻译由企业责任资源中心提供]
“比亚迪‘奴工门’与中国工业模式的反思” 2025年1月6日
2024年12月,巴西劳动检察院(MPT)发布报告,指控比亚迪巴西工厂的中国工人生活条件近似于“奴役”。这些工人受雇于比亚迪的分包商金匠建设巴西公司(Jinjiang Construction Brazil),在巴西巴伊亚州建设新的生产设施......
尽管比亚迪巴西公司以及中国外交部均承诺遵守巴西的法律法规,但该公司中国发言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表态却截然不同。比亚迪公关总监李云飞指责“敌对的外部势力”是该丑闻的幕后推手……其还转发了金匠集团的微博帖文,该帖声称此次事件是由于劳动检察院在突袭检查期间存在“文化误解”(译者注:此处原文为“因文化差异,其诱导性的问询加上语言翻译理解的偏差,劳工部门新闻发布的信息很多表达不准确”)......
如果这一事件中真有“文化误解”的成分,那么中方所暴露出的误解可能更深。对于一个执迷于速度和增长的国家来说,“吃苦耐劳”一直被视为通往繁荣的门票。许多工人愿意为了更高的报酬接受恶劣的工作条件,这在中国国内司空见惯,发生在国外也被认为在所难免......
网络上关于中国“用艰苦换发展”的笼统讨论,往往忽视了被派往世界各地从事项目建设的中国劳动者的具体苦难。在鲜有人问津的在线档案中,工人们自己留下的记录描述了一个充满胁迫和压榨的世界,与金匠的维护者们试图描绘的“虽艰苦,但收入多”的图景相去甚远。虽然许多人确为海外相对高的工资所吸引,但这些工资被克扣也是常见现象……拖欠工资被用作一种人身控制手段……没收护照也是如此……从塞尔维亚到土耳其再到刚果(民主共和国),工人们普遍反映他们一下飞机护照就被收走了......
拥挤且不卫生的宿舍在这些个人经历中几乎从不是关注焦点,因为对于习惯于国内艰苦条件的工人们来说,住在临时棚屋确实被视为理所当然。他们的不满往往集中在更严重的权利侵犯上,比如缺乏医疗和工作安全保障。一些工人的因公伤残问题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工人被禁锢在营地,人身自由受到更严厉的限制......
这些档案中记录的集体伤痛在中国更广泛的公共领域中很少被提及。……缺乏劳工权利专业知识使公众无法对比亚迪丑闻进行基于事实的讨论,……
尽管中国网络上关于比亚迪事件的讨论未触及劳工问题的实质,但它仍然为更广泛地反思通过比亚迪和其他公司输出到海外的“中国模式”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政策层面,政府已经开始干预,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过不断牺牲供应商和一线工人的利益来奖励头部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卷”模式不再是可行的长期战略......
比亚迪事件有助于重新唤起中国社会对共同繁荣和富裕的渴望,而不是那种似乎只有少数领先企业和对抗通胀的外国(它们对于廉价的中国产品也并不领情)才是赢家的工业增长。但现在还无法确定,此类丑闻是否会加速对中国漏洞百出的劳动法执行情况进行有意义的改革,而这将深刻影响已经习惯了使用廉价和过劳的员工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