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调查揭露致命镍厂爆炸背后的系统性侵害,工人因发声遭报复;含企业回应
[翻译由企业责任资源中心提供]
“死亡之火揭开镍产业的残酷现实” 2024年11月18日
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区(IMIP)位于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县巴哈多皮区,占地4000公顷,是全球最大的镍产业园区,此处有超过8万名产业工人,另有1.9万名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人。
环境报道联盟(ERC)采访了2023年12月爆炸事故的部分幸存者,以调查事故发生时内部的混乱情况,并揭示全球最大镍产业园区的残酷工作环境。
...
ERC 获取了莫罗瓦利地区医院的急救记录,其中显示爆炸受害者遭受了二级烧伤。医院在发给 ERC 的邮件中表示,2023年12月爆炸事故中的30名伤者曾在该院接受治疗,其中26%以上为重度烧伤,73%以上为轻度至中度烧伤。
莫罗瓦利工业园区于12月26日向伤者埃隆(Elon)支付了300万印尼盾(约合190美元)的赔偿。“公司只给了他这笔钱,”埃隆的母亲悲叹道,“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补偿了。”她还表示,在埃隆手术期间,印尼国家健康保险(BPJS Kesehatan)未能覆盖部分药品费用,“我们只能自己购买,总共花了200万印尼盾。” 莫罗瓦利工业园区则对印尼媒体称,每名罹难工人的家属都获得了6亿印尼盾(约合4万美元)的赔偿。
中国工人李红俊(Li Hongjun)是2023年12月爆炸事故的8名遇难者之一。他的父亲表示,莫罗瓦利工业园区向家属支付了约人民币100万元(约合14万美元)的赔偿。“我不知道印尼遇难工人的赔偿金额,”李父说道,“但听说赔偿金额远低于我们...所收到的,印尼工人的工资也比中国工人低。”
工人向 ERC 反映,公司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PPE)质量低劣、供应有限,且损坏后不会及时更换。他们抱怨工厂配发的防护服过于单薄、且不完整,口罩滤芯也更换不及时...ERC 走访莫罗瓦利时,发现当地有大量个人防护装备供应商,这进一步表明工人往往需要自掏腰包购买防护装备。
ERC 采访了四个工业园区的共52名工人,询问他们的工作环境。许多工人表示,他们曾向雇主反映安全问题,但有些人由于害怕遭受报复不敢报告事故。
达比尔(Dabir)在北马鲁古省、哈马黑拉岛(Halmahera)的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IWIP)的模具部门工作,他也面临职业危害...其防护装备同样不足。
莫罗瓦利工业园区在回应 ERC 询问时否认了工人的指控,称公司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包括向相关部门报告所有工作场所事故,确保员工享有福利,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工时符合劳动法规定。而截至发稿时,另外三家企业——印尼德龙镍业(VDNI)、巨盾镍业(GNI)和纬达贝工业园区 ——尚未回应 ERC 的置评请求。
莫罗瓦利工业园区钢铁生产工人波邦(Bombang)告诉 ERC,主管人员不鼓励工人向公司诊所报告受伤情况,工人经常被迫隐瞒或谎报伤情...如果工人生病,他们的工资会被克扣。
了解莫罗瓦利工业园区现状的中国工人还指控,包括青山集团(Tsingshan Group)在内的企业,禁止员工在网上分享信息,并以罚款威胁员工。
曾在德龙工业园(Delong Industrial Park)的 VDNI(二期)和 GNI(三期)工作的前焊工张强(Zhang Qiang)称,雇主曾向他承诺稳定的工作和薪资,但却拖欠了他工资,并没收了他的护照...他还抱怨这里的生活条件恶劣,饮用水不安全。
同时,女性工人在企业内部面临也健康与安全问题。VDNI 员工尼伊丽(Nyili)告诉 ERC:“女性没有月经假”,尽管印尼劳动法明文保障这一权益。在怀孕期间,她也未能获得产假。
莫罗瓦利工业园区的员工萨尔玛(Salmah)有着类似的经历:“怀孕员工仍需上夜班,”她补充道,只有在即将分娩时,才被允许休产假。而该园区的公共事务总监艾米莉娅·巴萨尔(Emilia Bassar)在接受 ERC 采访时表示:“公司提供的产假为三个月,其中产前一个半月,产后一个半月。”
AMAR 律师事务所的艾尔朗加(Airlangga)表示,园区的企业曾试图封锁工人声音,并打压工会组织者...这些问题缺乏透明度,使得工人维权愈加困难,也让律师在提供法律援助时面临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