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表示,非洲的債務主要來源並非中國,中國投資聚焦可再生能源

BHRRC Renewable Energy & Human Rights Benchmark Briefing
[翻譯由企業責任資源中心提供]
「非洲的債務大部分並非來自中國,中國資助的許多項目都是清潔能源相關」2023 年 7 月 19 日
肯尼亞經濟學家安澤謝·韋爾(Anzetse Were)認為,中國既沒有設置債務陷阱,也沒有在非洲建設大量化石燃料項目。 相反,中國在債務減免和發展非洲可再生能源方面相對慷慨。
非洲經濟當前的軌跡將受到三個主要因素影響:債務危機、大國競爭和氣候變化。債務壓力將在中短期內佔據主導地位,而全球暖化和大國競爭將影響非洲大陸長期的經濟福祉。 本文將重點介紹這些因素如何影響非洲與中國的經濟互動及其未來發展動向。誠然,非洲各國與中國交往的具體模式不盡相同,通常取決於該國的經濟和財政實力、各國對不同參與者的戰略重要性以及氣候變化和大國角力對當地經濟的影響。 [...]
中國對非債務的結構
來自中國的貸款僅佔非洲總債務的12%,主要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 自2000年以來,中國進出口銀行一直是最大的債權人,但自2015年起,中國的融資日益商業化,儘管中國的貸款有整體下降的趨勢。
自2016年以來,中國對非洲的貸款一直在下降。2000年至2019年間,中國金融機構向非洲政府和國有企業承諾提供1530億美元。 其中 80% 是在 2010-2019 年承諾的。 從 2019 年起,中國金融機構僅向非洲提供 70 億美元,較 2016 年 280 億美元的峰值大幅下降。 [...]
全球暖化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聯繫
中國提供的國家融資長期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43個非洲國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簽署國,這一數字是各洲中最高。 2000年至2019年間,中國承諾向非洲公共部門提供1530億美元,其中至少80%的貸款用於交通、電力、電信和水務。
與此同時,20 個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中(按道路和鐵路資產損害對比 GDP 計算),8 個來自非洲。鑑於大多數中國資助的非洲發電項目都是水力發電(60%),北京方面應特別關注水電投資。[...]
北京的高層指引、政策和原則已表明其轉向綠色「一帶一路」的意願。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中國是其最大股東)已開始將氣候適應能力納入其道路項目。 但下列問題仍未得到解答:
- 非洲現有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是否能夠抵御氣候變化當前和未來的衝擊?
- 非洲和中國政府是否已在基礎設施項目中納入氣候相關保險?
- 關於可行性和「一帶一路」項目的財務模型中,是否已考慮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