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新指引中的申訴程序如何防止「綠色」ESG投資損害地方社區
[翻譯由企業責任資源中心提供]
《銀保監會新指引中的申訴程序如何防止「綠色」ESG投資損害地方社區》 2022年6月16日
6月1日,中國發佈了中國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指引。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銀行和保險機構首次被要求建立申訴回應機制來管理客戶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
該指引的出台恰逢ESG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遭到強烈批評,在監管及公眾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他們因作出空洞的ESG承諾而受到抨擊。
越來越多投資者面臨展示其ESG誠信的壓力,同時,一些行業標準對他們提出了相關要求;因此他們採用申訴機制來瞭解投資產生的負面影響並防止造成損害。
中國銀保監會(CBIRC)印發的綠色金融指引是最新的一份要求建立申訴回應機制的文件,此類機制將為社區提供溝通的渠道,也便於投資者有效地應對風險。
大多數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都已建立這樣的機制;從綠色氣候基金獲取資金的113家金融機構被要求建立此類機制,眾多影響力管理和衡量標準均表明這些機制的重要性。
最近,澳新銀行成為第一家為社區建立申訴機制的商業銀行,此前該銀行在柬埔寨資助的一個項目引發了長期的爭議,給銀行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雖然中國的金融機構還未建立這樣的機制,但這一最新的綠色金融指引承諾讓中國走在該領域的前列,因為尚沒有其他國家要求本國的所有金融機構都建立申訴程序,甚至對影響力投資機構也還沒有作出相關要求。
申訴機制日益被視為解決「綠色」投資無意造成的環境和社會損害的一種方法。在通過開發性金融機構申訴機制提出的1600多起投訴中,506起聲稱存在某種形式的環境損害,其中53 起聲稱意在保護環境的投資造成了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