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 中國綠色技術供應鏈產業對區域新興經濟體的投資熱情高漲;東南亞面臨在該產業被邊緣化的風險

Business &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
[翻譯由企業責任資源中心提供]
「中國綠色科技巨頭將東南亞納入供應鏈」,2023 年 10 月 4 日
距離海濱度假勝地僅一步之遙的印尼賓坦島(Bintan island),正在擴建一個新的工業綜合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氧化鋁精煉廠,由中國山東南山鋁業(Shandong Nanshan Aluminium )公司注資的印尼賓坦氧化鋁(Bintan Alumina Indonesia)公司負責營運;緊接著是鋁冶煉廠和鋁加工廠,將在2028 年為電動車產業提供鋁錠…
但建造這項工業複合體需要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諸如沿著海岸線滲漏的工業廢水,和排放大量煙塵的燃煤電站。 一旦冶煉廠建成投產,這些環境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印尼開採鋁土礦、銅,尤其是鎳,用於生產中國製造的看似清潔的電池和電子模組。 對印尼而言,生產這些「綠色」金屬的環境成本並非意料之外,但是成為中國綠色產業供應鏈的一部分顯然利大於弊……同時,中國的鋁生產商在國內面臨更嚴格的排放法規、 電力供應短缺和產能限制等阻礙,因此在印尼發展相關產業是一種機會…
中國綠色科技產業在東南亞迎來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從緬甸的稀土開採、印尼的電池材料加工,到馬來西亞的太陽能板生產和泰國的電動車製造,中資企業在東南亞新興的 低碳產業中日益活躍。 其中包括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CATL)、太陽能板生產商晶科能源(JinkoSolar)和風力渦輪機製造商金風科技(Goldwind)。
[...]
與世界上其他地區一樣,東南亞的新興經濟體面臨越來越大的脫碳化壓力,但大多數國家缺乏資金支持,而這正是中國得以迅速介入這一真空領域的原因……相較而言 ,西方國家已經落後一步…
美國和歐盟保護本國綠色科技產業的舉措也有可能排斥一些東南亞國家。 該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印尼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印尼進軍電池和電動車領域的野心被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重創,一方面是因為印尼沒有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印尼在電池領域的大多數項目都由 中國投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