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分析人士稱,中國公司往往誤解當地政治,並根據基於中國政治制度的假設來處理「一帶一路」項目
[翻譯由企業責任資源中心提供]
「中國在東非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項目是如何分崩離析的」,2022年3月5日
隨著中國從非洲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撤資,為什麼該地區如此多的重大「一帶一路」項目大張旗鼓地亮相,但最終卻陷入步履維艱的局面,這令人深思。將這些案例聯繫起來的一條線索是中國無法管理與基礎設施開發相關的政治複雜性。[...]
「一帶一路」倡議被設想為將基礎設施發展的自上而下的「中國模式」擴展到其他國家。然而,中國方面熟悉的國內政治環境很少在國外得到複製,儘管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丁一凡的說法,中國企業經常「認為其他國家和中國一樣的。」
在處理「一帶一路」項目時,中國相關方通常有兩個相互矛盾的假設:第一個假設是,與他們打交道的政治領導層要麼太軟弱,要麼太腐敗,無法挑戰明顯有利於中國的合同條款;第二個假設是,這些領導人足夠強大,能夠抵御反對派政客和民間社會團體對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抵制,同時還能動員必要的財政資源來維持昂貴的長期項目。
在實踐中,很少有項目符合金髮姑娘公式(Goldilocks formula)中的「恰到好處」的條件。相反,條件要麼「太熱」,強有力的領導人拒絕不利條件;要麼「太冷」,軟弱的領導人無法在國內反對的情況下捍衛不利的交易或在項目陷入困境時拯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