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
毀林 「紅利」 :全球各大銀行如何從破壞雨林和危害社會的行為中獲利
毀林 「紅利」 :全球各大銀行如何從破壞雨林和危害社會的行為中獲利 2021年10月21日
主要內容總結
- 世界各地的雨林破壞加劇了全球氣候變化,並讓保護和依賴雨林的社區付出了毀滅性代價。金融機構對農業綜合企業的支持為這種破壞提供了資金,並從中獲利。
- 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的一項調查發現,自《巴黎氣候協定》簽訂以來,歐盟、英國、美國、中國的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已向被控破壞巴西、東南亞、非洲熱帶森林的企業投入了1570億美元。
- 據全球見證估計,這些金融機構通過向毀林風險最高的農業綜合集團(主要是大豆、牛肉、棕櫚油和漿紙行業的企業)提供融資,淨賺了17.4億美元的利息、股息和費用。
- 隨著政府、股東和公眾開始認識到,通過破壞環境和危害社會賺取的利潤是非法的,這些巨額資金可能會成為銀行的負債。目前已有一列銀行返還從問題交易中獲取的利潤的案例。
- 匯豐銀行(HSBC)、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摩根大通(JPMorgan)、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和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等金融巨頭多次從這些交易中獲利。
- 根據我們的分析,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已向被控毀林的企業投資了約93.8億美元,成為包括美國、歐盟、英國、中國在內區域的最大毀林貸款機構。
- 問題的核心是自願承諾的失敗和問責制的缺失,這意味著銀行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有問題的交易。社區和非政府組織正在試驗建立新的法律邊界,試圖讓金融機構承擔起責任。然而,這需要包括歐盟、英國、美國和中國在內的主要金融中心的政府有效地監管金融機構和企業,以終結他們在毀林方面的共謀行為,以及從中謀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