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韋:外國非法經銷商被指以遠低於國際市場定價的價格從當地社區購買寶石
[翻譯由企業責任資源中心提供]
中國人剝削寶石礦工,2022年8月12日
自然資源治理中心(CNRG)在一份由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全球倡議(GIATOC)支持的最新調查報告中將中國人列為津巴布韋最大的非法寶石商。GIATOC是一個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組織,其目的是制定應對有組織犯罪的創新戰略。CNRG是一個關於自然資源的監督機構,該機構表示,津巴布韋擁有非常廣泛的彩色寶石種類,估計多達36種,其中12種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包括未切割鑽石、祖母綠、海藍寶石和藍寶石。
......「這些寶石經銷商的網絡遍布社區、邊境直到最終目的地。」據報道,一位知名中國寶石商人「朱先生」一貫以用食物等低廉的物質換取礦場的方式誘騙當地寶石礦主。據其調查,CNRG指出,買家通過低價收購來剝削寶石礦工,例如,每公斤海藍寶石支付的對價為3美元,而另一些買家可以為半品脫(約236毫升)寶石支付500美元。
[...]
「在非法交易中,由於手工採礦者和礦場的社區成員缺乏對寶石價值的瞭解,因此在開採層面上對寶石的估價沒有標準化。最終,由於礦工對寶石的定價過低,當地失去了獲取可觀收入的機會。」
CNRG表示,在津巴布韋的中國公民似乎享有廣泛的豁免權,不受警察約束。
「一些已經在津巴布韋定居的印度人則開設了後院作坊,進行選礦、切割和拋光以及珠寶製作。官方消息人士指出,大多數的走私者是中國人,他們經贊比亞入境,而個別津巴布韋人則將寶石出口到莫桑比克的泰特」,CNRG透露。
[...]
根據從當地寶石商人那裡收集到的信息,除了中國人,外國買家還有贊比亞、坦桑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印度、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