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亞投行的問責機制被指無效,多個受影響社區面臨強制遷移與噤聲

N509FZ
[翻譯由企業責任資源中心提供]
「在為『未來基礎建設』融資時,亞洲國際投資銀行拒絕吸取過去的教訓」 2024 年 10 月 16 日
上個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Samarkand)舉行了第九次年會...這是亞投行總結和反思其運營記錄的關鍵時刻,因為該銀行目前正在檢討其受專案影響人員機制(PPM)...
迄今為止,關於該銀行在全球資助的項目有 286 個,但專案管理委員會還沒有處理過任何一起投訴。遺憾的是,這並不代表亞投行的營運完美無瑕。
在印尼的曼達利卡計畫(Mandalika)中,薩薩剋土著居民(Sasak)因修建賽車場、酒店及龍目島(Lombok)景點而遭受暴力驅逐…
在孟加拉南部,受博拉燃氣電廠(Bhola)影響的社區向亞投行提出投訴,表達了對土地和生計流失、嚴重的環境破壞以及缺乏有意義協商和公開資訊的擔憂。然而,管理委員會以「非誠信參與」為由駁回了他們的投訴...
專案影響人員機制被廣泛認為缺乏可近性和可靠性,因為其嚴格的資格要求限制了其職責範圍。機制過於頻繁地幫助亞投行規避問責…
在公民空間受到極大限制的國家進行投資時,亞投行並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來確保民眾能夠安全發聲。例如,在塔吉克斯坦,亞投行正計劃資助羅貢大壩計畫(Rogun Dam)…這座巨型水壩可能會導致 5 萬多人流離失所,並帶來嚴重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影響。然而,由於塔吉克斯坦的專制政權壓制任何形式的異議,數千受影響民眾的擔憂無人問津...
民間組織(CSO)仍被排除在外。在亞投行的年會上,不僅民間組織沒有主導討論,也無法有意義地參與…
亞投行應重視民間社會的這些緊急呼籲。在迎來其運營的十年之際,該銀行應回顧過去,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致力於補救所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