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鋰電池廠火災暴露移工處境,公司負責人否認安全訓練不足
「韓國鋰電池廠火災:為何死者多為中國勞工」 2024年6月26日
據官方稱,位於首爾以南的華城鋰電池工廠遇難的23名工人中,有12名女性和五名男性來自中國,年齡從23歲到48歲不等。其中大部分是朝鮮族。
這場災難再次引起了人們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地方的外來勞工所面臨嚴峻現實的關注。隨著人口不斷減少,韓國的外勞數量迅速增加,這些人居於勞動市場的最底層,從事的是韓國人不願做的所謂「3D」工作,即骯髒(dirty)、艱苦(difficult)和危險(dangerous)的工作。
在韓國,這種工作尤其致命,它是已開發國家中工作場所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外勞死於工傷事故的可能性幾乎是韓國普通工人的三倍...
華城的這家工廠由一家名為Aricell的小公司經營,該公司為韓國軍方和其他客戶提供電池。行業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化學和電池行業的小公司往往比大公司的安全記錄更差 ......
與韓國其他小型製造商一樣,Aricell嚴重依賴外勞降低成本。專家表示,這些工人簽訂的是短期臨時合同,很少接受足夠的安全培訓,也很少在一家工廠工作足夠長的時間,從而熟悉工廠的建築結構,比如緊急出口的位置......
週二,Aricell的負責人樸淳瓘(音)為死亡事件道歉。但他否認工廠缺乏安全措施,並說工廠對工人進行了緊急培訓。警方表示,他們計劃就可能違反工業安全法的刑事指控對樸淳瓘和其他公司管理人員進行訊問。
長期以來,人權組織一直在抗議韓國許多小型農場和工廠的工作條件,如果沒有來自越南、柬埔寨、尼泊爾、菲律賓和孟加拉等較貧窮國家的工人,其中大多數農場和工廠就無法運作。但對這些國家的許多人,以及估計達200萬人的中國朝鮮族來說,賺錢的機會遠比危險重要...
朝鮮族中國人了解韓國的語言和文化,被稱為“同胞”,韓國的許多管理人員也更願意僱用他們。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歡迎他們。工會抱怨說,他們搶走了韓國人的工作,壓低了工資,許多人認為他們是低技能工人,說著帶有明顯口音的韓語...
政府的政策使外勞在選擇或更換雇主方面幾乎沒有發言權,倡導者表示,這使他們容易受到貪婪的老闆、歧視和虐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