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結果
-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十二期 2020年12月:巴布亞新幾內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礦業項目似涉嫌「漠視人權」
聯合國特別報告員表示,巴布亞新幾內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礦業項目似涉嫌「漠視人權」;印尼:北蘇門答臘機構致信中國銀行和企業,表達社區居民對礦山項目的擔憂
閱讀更多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十一期 2020年9月:中國遠洋漁船在多地從事非法捕撈,威脅當地生計並涉嫌嚴重侵犯人權
中國遠洋漁船據報在印度尼西亞、伊朗、利比里亞和南美洲多地從事非法捕撈,威脅當地生計,並涉嫌嚴重侵犯人權。公民社會敦促中國在新頒布的遠洋漁業條例之外,進一步提升透明度和遵守國際法律;津巴布韋:中資礦業公司的槍擊事件引發全國各界憤怒
閱讀更多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十期 2020年6月: 新冠疫情全球爆發持續影響海外投資項目和工人
全球266家民間組織聯合發聲,促請中國政府和銀行只向符合社會和環境准則的「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與新冠疫情相關的財政援助;新冠疫情全球爆發持續影響海外投資項目和工人
閱讀更多 -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八期 2019年12月: 性別平等
性別視角在「中國走出去」的語境中仍是缺失的一環。儘管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再次確認落實對聯合國《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承諾,促進和平、發展和人權,其中無疑包含性別平等的要素,但目前少有中國海外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投資和負責任商業實踐的政策和倡議納入性別的維度,不同行業的投資、貿易和商業實踐對性別,尤其是對性別光譜中不同群體——男性、女性、跨性別、非常規性別、和其他性別認同的多元、交叉影響的研究仍然乏善可陳。《「一帶一路」倡議與性別平等》報告分析了中國政策與國際標準和實踐的差距,並分別對中國政府和企業提出了具體的行動建議。
閱讀更多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七期 2019年8月: 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披露
數十年的企業責任實踐積累了強有力的商業案例,並逐步形成全球共識:一家企業長久的興盛與良好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績效密切相關。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的內容不勝枚舉且並非一成不變,涵蓋從氣候變化、可持續的土地使用、資源短缺和污染,到人權和勞工標準、社區發展(包括土著人社區)、避稅等議題。
閱讀更多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六期 2019年3月: 負責任的土地使用
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全球領先,涉及大量土地使用,由此引發人們關注土地權、環境權、傳統生計、性別等相關問題。本期簡報聚焦投資和貿易行為對土地權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如何影響最脆弱地區和貧困社區),以及與此相關的減貧、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等重要議題。
閱讀更多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五期 2018年10月: 受衝突影響和高風險地區
隨著全球經濟和收入的增長,對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持續增加,越來越多公司在資源豐富的受衝突影響地區經營或採購。對許多公司而言,因為在不熟悉和複雜的環境中開展業務而導致嚴重的社區不滿、人權侵犯和其他不良後果的風險很高。例如,受雇的安保部隊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訓練,可能在保護公司資產時過度使用武力。這些行為除了給公司和投資者帶來聲譽、運營、財務和法律上的風險,還可能構成嚴重的人權侵犯,並加劇受影響社區的緊張局勢和不穩定。但另一方面,在這些極具挑戰的環境中,負責任的公司有可能通過包容性就業、可持續投資以及採納社會和環境問責方面的最佳實踐促進經濟發展和復蘇,為持久和平與繁榮作出重大貢獻。
閱讀更多 -
《中國海外負責任投資快訊》第四期 2018年4月: 緬甸
中國是緬甸最大的外資來源國。1988年至2018年2月,中國對緬投資總額達200億美元,主要投資集中在水電、礦業、石油和天然氣及其他重大基礎設施行業。中國以往投資的一些巨型項目,如萊比塘銅礦、密松大壩、中緬油氣管道等,因環境社會爭議較大,曾遭到當地民眾抵制。投資者承受了巨大壓力,中國的國際形象亦因此受損。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