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sesaffiliationarrow-downarrow-leftarrow-rightarrow-upattack-typeburgerchevron-downchevron-leftchevron-rightchevron-upClock iconclosedeletedevelopment-povertydiscriminationdollardownloademailenvironmentexternal-linkfacebookfiltergenderglobegroupshealthC4067174-3DD9-4B9E-AD64-284FDAAE6338@1xinformation-outlineinformationinstagraminvestment-trade-globalisationissueslabourlanguagesShapeCombined Shapeline, chart, up, arrow, graphLinkedInlocationmap-pinminusnewsorganisationotheroverviewpluspreviewArtboard 185profilerefreshIconnewssearchsecurityPathStock downStock steadyStock uptagticktooltiptwitteruniversalityweb

內容有以下的語言版本: English, 简体中文,

評論文章

2021年12月4日

作者: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rivate Enterprise (CIPE)

「一帶一路」監測網站(BRI Monitor)助力提升帶路項目透明度

2017 年 2019 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承諾在帶路項目中落實反腐敗原則。[注1] 儘管中國政府著意強調在廉正和反腐敗方面的努力,但「一帶一路」倡議卻往往與不透明、腐敗和缺乏當地利益攸關方參與聯繫在一起。研究人員和民間社會組織持續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是缺乏用當地語言記錄的有關中國在東道國投資的信息。我們在柬埔寨的合作夥伴就發現,相比使用當地官方語言的信息,中文信息渠道披露的資訊更多。對希望進一步瞭解「一帶一路」項目的地方利益攸關方而言,少有使用當地語言對中國投資的報道是他們遇到的一個普遍障礙。

許多「一帶一路」投資不透明,這意味著其中不少資金流可能會被視為腐蝕性資本(Corrosive Capital),即缺乏透明、問責和市場導向的國家或私人融資。腐蝕性資本通常來自威權政權,通過利用和操縱治理差距,對資本接受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並加劇許多國家業已存在的猖獗的腐敗問題。國際私營企業中心正與地方智庫合作,制定策略以抵消腐蝕性資本的負面影響。

國際私營企業中心及其合作夥伴長期致力於(1)研究腐蝕性資本的投資格局和經濟足跡,(2)識別被腐蝕性資本利用並擴大的治理差距。啓用「一帶一路」監測網站(www.brimonitor.org)是另一重要舉措,以此作為加強透明和問責的工具,確保投資具有建設性而非腐蝕性。

為了提高「一帶一路」投資的透明度,「一帶一路」監測網站對案例進行描述性分析,並選取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五國具有代表性的「一帶一路」項目,製作了透明度熱圖。為了持續評估亞太地區選定項目的透明度,該監測網站採用了建築業透明行動組織(CoST)開發的基礎設施數據標準。該標準中38個數據點是眾多政府披露中最常見的數據,有助於跟蹤項目的進度。在背景、範圍、成本、時間表等項目基本信息之外,它們還包括有關項目的規劃、採購和實施過程的信息。

每一位東道國合作夥伴可根據現有數據及項目對當地和中國的重要性在本國選取四個項目進行研究。對中國而言,「一帶一路」項目通常支持關鍵性戰略產業(如電信或水電行業)的發展或維護中國在獲取資源和確保海外市場方面的利益。對東道國而言,這些項目案例往往被視為或描繪為對其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帶一路」項目往往是這些國家價值最高或受到公眾強烈質疑的項目,合作夥伴能通過對這些項目的研究,發現並優先應對最嚴重的治理差距。在選擇項目時,合作夥伴還考慮到這些案例應能代表中國在東道國提供公共基礎設施的不同方式,包括:兩國國企之間的合作、公私夥伴關係以及用中國貸款進行地方採購。

選定案例後,合作夥伴根據上述38個數據點對信息披露水平進行評分,在此基礎上創建透明度熱圖。

BRI Monitor Heatmap

「一帶一路」 監測透明度熱圖(截圖)

透明度熱圖顯示,公共信息的披露總體而言較為有限,項目成本、範圍和影響等內容的披露度很低。有些信息只有中文版本,當地研究人員無法看懂。案例研究揭示了一些與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的常見挑戰:不遵守當地法規,缺乏與地方利益攸關方的協商,以及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PP)造成財務風險維持在較高水平。腐敗和鑽法律漏洞的問題也很普遍。此外,中國政府及國有企業傾向於利用項目與東道國的掌權的地方政治精英保持良好關係。然而,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事務研究所(Institute of National Affairs)的一項案例研究發現[A1] ,一家中國公司因牽涉腐敗案被中國政府排除在招標之外。雖然有人會認為,這一有趣的發現表明中國很想支持廉潔的海外商業行為,但最終得標的兩個主要承包商之一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China Jiangsu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rporation)因在埃塞俄比亞參與項目時存在欺詐行為,被世界銀行取消了參與世行資助項目的資格。

雖然來自中國的資本流可以填補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重要基礎設施的資金缺口,但對東道國而言,減輕治理風險以避免不透明投資的潛在腐蝕性也至關重要。這將使相關國家在接受所需外國投資的同時,保護當地居民的權利,並維持公平的經濟環境。

當地民間社會可以發揮關鍵性作用,要求增強透明度,並推動彌合「一帶一路」監測在案例研究和熱圖中突出的執行和監管差距。「一帶一路」監測將鼓勵更多政府機構公佈有關中資項目的信息。最後,通過著重指出整個地區「一帶一路」項目存在的透明度差距,該工具還可以推動中國相關方對項目信息進行更透明的披露。中國無疑希望看到「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成功,與東道國合作,主動披露更多信息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注1] 中國政府內部一部分人認為該倡議的定義比較寬泛,「任何符合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項目」,都可以「被廣泛視為‘一帶一路’項目。」雖然「一帶一路」監測網站研究的一些項目在「一帶一路」倡議2013年啓動之前就已開始實施,但無論是中國官員還是東道國都追溯它們為「一帶一路」項目。

致謝:「一帶一路」監測由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五個民間社會組織:馬來西亞民主與經濟事務研究所(IDEAS)、菲律賓國際戰略研究院(ADRi)、緬甸桑迪治理研究所(SGI)、柬埔寨未來論壇(the Future Forum of Cambodia)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事務研究所(INA)協力執行,旨在強化「一帶一路」倡議資助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透明度和問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