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2060年碳中和,但中国资助非洲建燃煤电厂引发环境和社会关注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承诺到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然而,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煤炭行业投资数十亿美元。这些投资没有计入国内的碳排控制计算。环保人士警告,为海外数百家(特别在非洲)燃煤电厂提供资金的计划,将产生比主要发达国家更多的排放。
显示所有语言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承诺到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然而,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煤炭行业投资数十亿美元。这些投资没有计入国内的碳排控制计算。环保人士警告,为海外数百家(特别在非洲)燃煤电厂提供资金的计划,将产生比主要发达国家更多的排放。
一份新的政府愿景文件为中国的海外投资制定了与《巴黎协定》一致的时限性计划,超越了迄今为止发布的所有“指南”。
这是中国不愿再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污染项目提供资金的罕见信号,但目前不清楚这是否代表了其整体方针。
在12月12日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关于取消两座煤电厂的宣示赢得了国际赞誉,但这两座煤电厂其实早已被搁置。
波士顿大学的一份政策简报建议,尽管中国在国内可再生能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仍应支持在发展中国家提前退役其海外煤电厂,以提升全球气候领导力,降低金融风险,并促进清洁能源转型,同时应对东道国可能面临的法律挑战。
中国在瓜达尔投资的煤电厂即将开工建设,引发外界对中巴两国气候承诺的质疑。
2021年9月中国宣布海外“退煤”之后,国内政策、金融等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带动海外能源投资逐渐低碳化。但中国仍需改革海外能源投融资模式以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
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领导者,中国有能力加大在海外的可再生能源投资
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中国承诺停止新建境外煤电厂的影响,并就如何强化该承诺提出建议。
国际企业正在印度尼西亚开发项目,要把该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新燃料。
这是中国不愿再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污染项目提供资金的罕见信号,但目前不清楚这是否代表了其整体方针。
中国企业在全球各地寻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他们必须更好地对当地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做出回应,否则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诉讼。
在12月12日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关于取消两座煤电厂的宣示赢得了国际赞誉,但这两座煤电厂其实早已被搁置。